设为首页 | English | Español

首页 > 中国同拉共体关系
翻译家孙新堂:疫情不能阻断中拉诗歌交流
国际在线
2021-04-25 05:56

  

  孙新堂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是全球爱好书籍的、尤其是热爱文学群体共同的节日。而2021年的世界读书日,对疫情依然肆虐的拉丁美洲而言,成为了艰难世事中的一抹亮色。疫情期间,中国和拉美的文学交流,尤其是诗歌交流是否受到阻断,亦或是以其他方式持续进行?针对上述问题,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智利大学文学客座教授孙新堂接受了总台记者专访,介绍了疫情期间的中拉诗歌交流现状。

  曾任孔子学院拉丁美洲中心执行主任的孙新堂,是长期活跃在中拉文学交流与翻译领域的诗歌翻译家与文学活动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依然客居智利。在他看来,虽然新冠疫情在全球、尤其是拉美地区的发展影响了人员流动,但文学和诗歌的交流却从未停止:“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我们的工作、创作和生活都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且,拉美属于疫情非常严重的地区,疫情至今仍在持续。但是,即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和拉美的诗歌创作与交流,包括一些大型诗歌活动的组织和进行并没有中断。虽然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这样的交流仍在持续。”

  孙新堂介绍道,虽然在疫情的影响下国际间人文交流变得非常困难,但他和中拉文学界同仁一直勠力推动着中拉的诗人、诗作持续参与对方的诗歌活动:“拉丁美洲这些比较著名的诗歌节,像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墨西哥北方诗歌节、哥斯达黎加国际诗歌节、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巴兰基亚国际诗歌节、墨西哥城索卡洛国际书展等等……这些文学、诗歌活动中,都有着中国诗人的身影。”

  在2020年里,孙新堂协调了中国诗人沈浩波、胡弦、周瑟瑟、里所、潇潇、李承恩等中国诗人参与拉丁美洲诗歌和其他活动,朗诵他们的作品,与拉美诗人、作家展开对话。孙新堂幽默地表示,由于许多活动改在线上进行,反而促成了读者与诗人间更为直接的联系与沟通:“一种文学面对面的交流,包括与读者间。因为他们的朗诵有些是在网上直播,会有一些听众直接把他们的问题发过来。这样,也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与读者间的交流。”

  除却诗歌活动,中拉间的诗歌翻译与出版在疫情期间也从未停止。孙新堂介绍了2020年夏天,由智利聂鲁达基金会和他一起进行的一项文学交流尝试:“2020年8月,聂鲁达基金会主办的《笔记本》诗歌杂志推出了一期‘中国诗歌专刊’,这一期杂志从头到尾都是中国当代诗人的作品,是我选译的,共收录了20名中国当代诗人的作品。”

  孙新堂表示,这不仅仅是《笔记本》杂志首期推出中国诗人专刊,也是该杂志有史以来首次为一个国家的诗人诗作推出专刊。并且,专刊的体量足足有平时刊物的两倍之多。正是因此,专刊一经推出,就获得了拉丁美洲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现当代诗歌”再次成为了拉美诗歌创作与评论界的热点议题。

  在这部专刊之外,其他诗人和诗作也在不断地通过智利、墨西哥、秘鲁、哥斯达黎加等拉美国家与中国的翻译家和出版社的努力,穿越疫情的封锁,直达读者的案头。孙新堂向记者介绍,由他选编、翻译的中国诗人胡弦的诗集《星象》目前已经进入了编辑流程,拟由哥斯达黎加诗歌之家出版社与哥斯达黎加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在读书日后不久即将与西班牙语读者见面。

  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中拉诗歌交流,孙新堂坦言,给他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与疫情有关的诗歌,如吉狄马加的《裂开的星球——献给全人类和所有的生命》,呈现出对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在面对共同的灾难时,诗歌会跨越语言,给整个人类前行的力量:“我觉得诗歌对人类来讲,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诗歌的语言是非常精炼的,是最浓缩的一种语言。所以,它能够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人类普遍的情感。在这样一种大疫之年,诗歌能够让我们交流在人类共同灾难面前的体验。”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