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English | Español

首页 > 中国同拉共体关系
中拉关系:超越经济,更上层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12-01 08:46

  11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结束对拉美三国的访问,为2016年中国高层外交的“收官之行”画上圆满句号。从厄瓜多尔到秘鲁、再到智利,新一轮拉美热受到世界关注,而在拉美也掀起了新一轮的中国热。

  习近平此行是其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的第三次拉美之行,从2013年的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和特立尼达多巴哥,到2014年的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地理上遥远的距离并没有阻碍中国与拉美发展友好关系,正如习近平所说,“相知无远近,万里犹比邻”。中国最高领导对拉美如此高频率、大范围的访问,也凸显出拉美在中国外交布局中日益吃重的地位和作用。

  肇始于15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之船”与“马尼拉大帆船”时代曾是兴盛一时的贸易往来方式。世易时移,尽管“大帆船贸易”最终走向衰亡,但它所代表的中国—拉美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一直未曾中断,更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世纪以来,中国元素在拉美的存在逐渐增强,更与那里的国计民生相关度不断提升。目前,中国已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拉美成为仅次于亚洲的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由中国需求驱动的大宗商品热潮使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经济迅速腾飞,使许多国家不仅还清了债务,外汇储备也有所增加。埃菲社报道指出,在拉美国家眼中,是中国的投资打开了该地区实现结构转型的那扇门。习近平本次拉美之行中,中国也与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在经济贸易、能源合作等方面签署多项重要协议,展开新一轮的经济合作。

  不可否认,近年来,受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下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中拉贸易额增幅有所下降。而当下的拉美正处于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局。一方面,经济遭遇着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艰难时刻,地区经济增速预计可能降至-0.3%;另一方面,多个国家发生政权更替。但无论怎样,新上台的阿根廷、秘鲁等国政府都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施政纲领,而实现这一政纲的重要方式就是扩大出口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由此,中国拥有的丰富融资能力、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广阔的消费市场,就成为拉美各国瞩目的焦点。

  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难题的整体环境下,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已大大牵涉欧盟精力;美国特朗普上台带来的不确定性,更是让拉美国家感到担忧。因而,搭上中国发展的“快速列车”已成为拉美多国的共识,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已成为主旋律。

  伴随着关系的深化,中拉关系也逐渐超越单纯的经济维度,描绘出一张新的路线图,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纽带上有所建树。2014年,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举行首次集体会晤,确立了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建立的中拉论坛,推动中拉关系进入整体合作和双边合作并行互促新阶段。遍布该地区15个国家的35所孔子学院和10个孔子学堂,绚丽多彩的中拉文化交流年,都让文明的光华、友谊的情愫连起了双方民众的心。习近平此行,加深了中国与秘鲁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收获了两个新的全面战略伙伴——厄瓜多尔与智利,为中拉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最好的注脚。

  中国和拉美之间,决非“利尽则散”的短暂相交,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首先,双方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共同的需求,比如消除贫困、推动经济发展以及改善人民的生活;其次,双方都是新兴经济体,在多个方面具有互补性:中国正面临对内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对外力保稳定外部环境的重要历史使命;而拉美与中国不仅有共同的执政使命——加快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更有共同的发展利益——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如此“天然的合作伙伴”情谊,让中国与拉美的关系早已超越经济,迈上更高台阶。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